登錄???|???注冊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是我國從事“三農”理論與政策研究的學術重鎮和國家隊。農發所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研究。多年來,農發所一大批專家學者從不同方面、多個視角,圍繞如何破解“三農”問題、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進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形成了眾多有價值的學術成果,為中央決策提出了許多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政策建議,并為城鄉發展一體化智庫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魏后凱 ·中國經濟 ·12.5萬字
中國互聯網協會在2015年12月成立了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成為了國內首個推動分享經濟發展的行業組織。一年半以來,協會在分享經濟領域內開展了大量的工作,重要活動不斷,成果顯著。本書是對現階段分享經濟發展的系統化梳理,是協會關于分享經濟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現,對提升全社會對分享經濟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全書共分為政策篇、治理篇、理論篇、實踐篇和趨勢篇五個部分,全方位地解讀分享經濟,內容精彩充實,篇篇干貨。
中國互聯網協會 ·中國經濟 ·16.6萬字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取得飛速發展,也表現出比較突出的城鄉發展不平衡、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中國的少數民族地區由于歷史、自然條件、制度和文化等因素長期處于貧窮落后狀態,使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本書是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南民族大學中國西部民族經濟研究中心的年度報告之一。本年度報告的主題是民族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了經濟發展質量指數,對民族地區及民族八省區的經濟發展質量進行了綜合評估,并提出了民族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本書運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歷史與邏輯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為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政策建議與指導。
鄭長德主編 ·中國經濟 ·17.3萬字
2016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積極作為,攻堅克難,以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為抓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郭道鋒 ·中國經濟 ·5465字
《2019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研究報告——建設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是“自貿區研究系列”叢書之一。本書總結了中國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和可推廣復制經驗,梳理了上海自貿試驗區、廣東自貿試驗區、天津自貿試驗區等全國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及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概況和改革成效。
孫元欣主編 ·中國經濟 ·29.8萬字
在我國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尖銳的情況下,本書選擇環境成本內部化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作為研究主題,試圖從理論上探討環境成本內部化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之間的內在機制。同時,運用經濟運行數據,對環境污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經驗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我國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途徑和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政策,為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提供理論基礎與制度機制。
陳向陽 ·中國經濟 ·11.2萬字
海洋作為人類社會重要的原料采集地,其資源環境正在遭受人類社會的巨大挑戰。為此,2015年9月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特別提出要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這一目標。本書圍繞《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第14項目標“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展開,目的是通過對目標14的解讀和對中國現狀的評析,在介紹國際上的一些典型做法的基礎上,提出中國實現目標的對策建議,以期為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
崔鳳 趙緹 沈彬 ·中國經濟 ·11.4萬字
本書真實記錄了2015年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和發展,以及專家、學者們的思考。考慮到內容涵蓋粵津閩自貿試驗區周年改革進程,本書資料的時間延伸到2016年4月。本書由四個部分組成:研究篇、改革實踐篇、最佳實踐案例篇、政策法規篇等。研究篇給出了15篇不同視角的論文或專題報告。
孫元欣主編 ·中國經濟 ·29.7萬字
本書從“總量-要素-結構”視角提出區域經濟發展效率的概念,構建區域經濟發展效率理論體系。通過區域經濟總量效率、區域經濟要素效率、區域經濟結構效率等方面,系統研究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效率的時間演化、空間格局及存在的問題,反思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并提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效率的提升路徑。最后構建基于“效率-結構-功能”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理論框架。
李汝資 ·中國經濟 ·12.1萬字
本書作者在產業傳導理論和產業關聯視角下厘清了金融與經濟發展的產業傳導邏輯,在金融活動效率的可持續性方面對區域特定城市應用潛變量結構方程,結合特征價格理論進行了建模,同時對效率衡量方法進行了對比與優化。特別在跨行政區域大范圍視角下,對區域金融活動方向和路徑應用金融社會網絡結構法進行改進并實現了可視化處理,相應就產業轉移、金融業發展不同時段政策著力點提出了設計和建議。
戴志敏 ·中國經濟 ·11.8萬字
本文集收錄了作者自2000年以來發表的35篇有代表性的論文,其中有關先秦經濟思想的9篇,有關明清商幫經營思想的8篇,有關洋務運動時期經濟思想的8篇,有關現代經濟思想的10篇。選取的四個時間段在中國經濟思想史上具有鮮明的特點,作者憑借歷史學和經濟學的雙重研究視角,將中國傳統經濟思想與西方主流經濟學進行比較研究,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的文化根基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周建波 ·中國經濟 ·31.6萬字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創造的舉世矚目的經濟增長奇跡,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包括經濟理論的指導下取得的。而這一創新理論又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至今已鑄造了嶄新的政治經濟學的四梁八柱。全書系統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理論演進的歷史脈絡,凝練其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論問題和形成的基本理論思維,尋找未來發展方向和突破點,對于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理論體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張卓元 胡家勇 萬軍 ·中國經濟 ·27.1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民國時期的工業發展。本書收集了關于工業的主要統計資料,并針對資料進行了整理和估計,在此基礎上做出了相應的分析,其中很多資料是首次進行全面的挖掘和整理。雖然資料只反映了部分年份和地區工業發展的特征和變化,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釋這個時期中國工業發展的整體情況。本書還研究了日本近代工業發展和技術創新問題。由于日本的工業化早于中國,也由于擁有較好的統計資料,關于日本的分析不僅局限于工業發展本身,還側重于技術創新。我們將日本工業內部的行業分為近代行業和傳統行業,通過多元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區分和解釋,認為傳統行業在近代發揮了更大作用。通過對比分析,得出了兩個認識。第一,由于各種原因,中國和日本的經濟發展差距一直未能縮小,甚至被拉大。第二,民國時期中國出現了經濟起飛的勢頭,但由于內外因的相互作用,這個勢頭沒有得到順利延伸,變成了“一次失敗的起飛”。
關權 ·中國經濟 ·27萬字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是主體功能區大戰略格局下國家層面重點進行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的城市化地區,是規劃建設的重要國家級城市群。本書系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已完成的長江中游城市群問題相關研究成果匯編。研究議題主要涉及:長江中游城市群綠色發展、長江中游城市群服務業集聚發展、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評議、武漢市城市圈發展等。
吳傳清 萬慶 陳翥 黃磊等 ·中國經濟 ·11.8萬字
本書各篇文章類似于文學小品,筆觸細膩,清新自然,從四個方面展現了美國公益的圖譜,分別是傳統社會服務、公益生態網絡、社會創新實踐和公益慈善新模式,希望反映出美國公益慈善的若干側面,告訴國內的讀者,美國目前既保留著非常傳統的社會服務,又有很多創新模式。
徐宇珊 朱照南 ·中國經濟 ·10.9萬字
本書主題是“中國經濟轉型”,主要關注以下問題:一是全球經濟增長的背景;二是中國的貨幣政策與外匯政策改革及資本項目開放;三是中國的能源與電力改革與政策調整;四是中國的對外投資以及貿易政策的實施。在“新常態”的增長速度下,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否能夠如預期為中國走上世界生產力前沿奠定基礎?在結構調整和低速增長并存的情況下,未來經濟發展面臨什么新的問題?通過本書的分析闡釋,也許能夠為讀者找到解答這些問題的線索。
宋立剛 (澳)郜若素等主編 ·中國經濟 ·23.3萬字
本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項目“中國城鄉關系研究”的研究成果。本書以作者編制的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指數為基礎,從經濟發展一體化、社會發展一體化、生活水平一體化和生態環境一體化4個方面測度和評價了中國及30個省份(不包括西藏)2006~2013年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與進展,對各省份的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進行排序,反映各省份在全國的相對位置,對各省份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簡要評價。
朱鋼 張軍 王小映 張海鵬 陳方 ·中國經濟 ·11.4萬字
2019年,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進一步趨向復雜,世界經濟增長低于預期,大國地緣政治博弈持續升溫,全球經濟治理步履維艱。中國既要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沖擊,穩定國內經濟貿易增長,又要推進區域和全球經濟合作,助力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外交負重前行,在全球、區域及雙邊層面均取得一定成果,繼續堅持以實際行動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貿易體系,利用多邊經濟合作平臺深化與其他國家的互利合作,抓住新科技革命機遇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動力。基于此,本書力求回顧、梳理和分析2019年中國經濟外交的重要事件和主要進展,其中特別探討了中美經貿談判和“一帶一路”建設這兩條經濟外交主線。本書分為年度報告、專題報告、月度報告、重要事件、相關事件、相關文獻、學術文獻、數據匯集、中美經貿摩擦大事記等部分,為中國經濟外交研究提供關鍵的事實細節、重要的數據參考以及有價值的評論。
李巍主編 ·中國經濟 ·31.9萬字
本書首先對土地資本化和土地在經濟、城市發展中的作用進行了回顧和分析,比較系統地總結了城市發展過程中土地變化的作用和動力機制;同時從空間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土地資源在城市聚集過程中的動力機制以及作用。傳統經濟學認為土地在城市發展和聚集中是一種離心力,土地的不可流動性阻礙了城市的擴大和生產要素的聚集。本書在“中心—外圍”模型的基礎上增加了土地要素的流動,從而擴展了城市聚集的動力機制。
魏劭琨 ·中國經濟 ·10.9萬字
紛繁的中國變革,靚麗的中國答卷,背后是鮮活的中國故事——這里有改革的沉浮與突破,有危機的警示與奮起,也有轉型的艱辛與跨越。《變與革:另一扇窗看中國經濟》通過一位從業二十余年的知名新聞人的筆端,回眸中國改革風云激蕩的發展歷程,記錄中國經濟潮落潮起的生動景象,尤其揭秘中國資本市場驚心動魄、浴火重生的幕后真相,為觀察中國經濟開啟另一扇窗。本書精選作者有關中國證券、金融、宏觀經濟等領域的作品八十余篇,分為“股市風云”“金融變革”“把脈中國經濟”“成長的煩惱”“凝聚時代最大公約數”“激情燃燒的歲月”六大版塊,于新聞中品讀中國、洞察趨勢,于變遷中揭示本質、啟迪未來。
謝登科 ·中國經濟 ·2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