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嘉爾曼》故事發生在西班牙,主人公嘉爾曼是個聰明美麗、獨立不羈、又十分任性的吉普賽女郎。她是一個具有強烈個性的、要求自由的女性。她身上有邪惡的特點,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重要的是她的真誠、坦率、剛毅不屈。她蔑視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法律,用惡習的方式反抗社會,是社會的叛逆者。《高龍巴》敘述高斯島民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討血債”的風俗,以戀愛故事作為穿插。輕松活潑,談笑風生的文章,適與故事的原始情調與血腥味成對比。
(法)梅里美 ·作品集 ·11.1萬字
《這世上有沒有愛情》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本書是深圳市作協組織的“光明文叢”中的一本。在這部短篇小說集中,作者通過9個短篇,描寫一系列社會底層人物的奮斗歷程,他們選擇把城市當作故鄉,為了真正在城市里安身立命,他們每個人的職業不盡相同,生活充滿了艱辛,但并不妨礙他們去追夢,直至圓夢。有喧囂,有冷漠;有碰撞,有溫暖;有失落,有憧憬。每一個人的選擇不盡相同,但圓夢之路將越走越寬闊。全書人物刻畫鮮明,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汪破窯 ·作品集 ·11.1萬字
《度外》是作家黃國峻的短篇小說集。在這本小說集中,黃國峻運用實驗性的文字,探尋小說藝術的新可能,他以不同一般的纖細靈魂,將時間打碎、拼接,將豐富的意義寄寓在“度外”的語言之中,帶給讀者完全不同于往昔的閱讀體驗。在中文寫作的無數嘗試當中,黃國峻的小說“有一股不與時人彈同調的莊嚴氣派”(張大春語),即使到現在,仍然鮮有與之相仿的作品。
黃國峻 ·作品集 ·11.1萬字
“汪曾祺華語小說獎”由中國作家協會《小說選刊》雜志社、遼寧省作家協會、大連漢風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江蘇省高郵市人民政府主辦。“汪曾祺華語小說獎”為紀念汪曾祺先生而設立。該獎旨在擴大中國文學的影響,獎勵全球優秀的年度華語長篇、中篇、短篇小說及微小說創作,旨在推進“小說走進人民”,推動中華民族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擴大中國文學在世界的影響,弘揚汪曾祺作品所彰顯的中國精神、中國氣派。
莫言等 ·作品集 ·11.1萬字
本書精選茅盾的短篇小說如《林家鋪子》《春蠶》《秋收》《殘冬》《大鼻子的故事》,散文《白楊禮贊》《風景談》《天窗》《雷雨前》《賣豆腐的哨子》,文論《序》等,以期使讀者對茅盾的短經典創作有一個了解,其中的多篇作品收入各級語文教材或被指定為語文課外讀物。
茅盾 ·作品集 ·11.1萬字
《在洪流中》收錄了洪靈菲的小說《流亡》《在洪流中》《氣力的出賣者》等。《流亡》是洪靈菲的自傳體小說,主人公沈之菲經歷了廣州白色恐怖,想要追隨起義部隊進入潮汕,結果卻撲了空,無奈再次逃亡。在顛沛流離中,沈之菲看清社會的丑陋與黑暗,發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并且認識到要消除這種狀況必須經過革命,才能實現社會的徹底變革,最后他堅定了革命信心,決心為革命戰斗到底。《在洪流中》《氣力的出賣者》等短篇小說,寫出了平民百姓的階級之苦,他們付出勞動卻得不到應有的報酬,卻忍受著地主與資本家的皮鞭。
洪靈菲 ·作品集 ·11萬字
《最后一課》包括短篇小說集《星期一故事集》、散文故事集《磨坊信札》。1912年,《最后一課》被首次譯介到中國,成為在中國家喻戶曉、頗具群眾基礎的法國文學名篇之一。作品以精妙的筆觸、精巧的構思,展現了法國底層人民的真誠、守信、善良、堅強等品質,描繪了法國南方美麗如畫的風光,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切的愛國主義情懷,體現了作者精湛的藝術創作技巧和終極人文關照。
(法)都德 ·作品集 ·11萬字
著名的“廣西三劍客”之一鬼子的中短篇小說集,收錄“瓦城三部曲”——《被雨淋濕的河》《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瓦城上空的麥田》三部作品。《被雨淋濕的河》敘述一個叫陳村的小學老師先后失去妻子、兒子與女兒的故事,展示父子兩代人的悲劇命運。《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以一個先后失去母親、尋找父親的女孩寒露的視角來敘述一段讓人潸然淚下的故事。《瓦城上空的麥田》以李四的故事為主線展開,講述了兩個家庭走向都市后先后破滅的故事。作品讓人感到沉重的窒息,這種如鋼鐵般嚴厲的、硬碰硬的感受方式和表現方式,引人共鳴。
鬼子 ·作品集 ·11萬字
本書收錄志賀直哉自傳性中篇代表作“和解三部曲”——《大津順吉》《和解》《一個男人和他姐姐的死》,是描繪父子糾葛與和解的小說杰作,亦是志賀直哉的自我剖白之書。本書是日本近代文學的必讀之作,系中文簡體首次出版。
(日)志賀直哉 ·作品集 ·11萬字
本書收錄坂口安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白癡》《都會中的孤島》《墮落論》《續墮落論》《水鳥亭》《玩具箱》《學習記》《中庸》等。《都會中的孤島》通過阿弁的悲劇,寫出了都市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互為孤島的隔絕感。“因為一切都是隨隨便便的,所以這個社會才會這樣圓滿。”《墮落論》《續墮落論》中坂口安吾提出:“為了活下去,必須墮落。”《白癡》被評價為“日本戰后文學的樣板”。《學習記》帶有坂口安吾自己求學的影子。
(日)坂口安吾 ·作品集 ·11萬字
《花的圓舞曲》是川端康成經典短篇小說集,與《伊豆的舞女》一起被譽為“世間最美的初戀”。它的名字源自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胡桃夾子》中糖果仙子與眾仙女的群舞。星枝和孤兒鈴子,因為芭蕾生出了親密的依戀。少女們美妙的青春猶如雙生花,在旋轉跳躍的舞步中爭妍斗艷。此時,鈴子苦苦等候的南條卻凄慘回國,又因為星枝的一支舞重新獲得生命。所有似有若無的愛戀,盡在一支圓舞曲中糾葛纏綿……
(日)川端康成 ·作品集 ·11萬字
這本書共五卷九篇志怪小說,有借史事闡述理想抱負,有的托鬼怪譴責人間不平,有的張揚儒學以懲惡勸善,有的探討宗教哲理和人生真諦。《雨月物語》熔日本民間傳說和中國神怪故事于一爐,文字精妙、朗朗上口;情節曲折、結構嚴密,更兼人物性格鮮明、氛圍刻畫生動,是日本文學史上的經典杰作。《春雨物語》是《雨月物語》的姊妹篇,取材全部來自日本正史或野史軼聞,成稿于上田秋成晚年時期,它巧妙地融合了真實歷史、虛構傳奇這量大要素,帶有濃郁的寓言和諷世色彩。是作者思想認識、人生體悟都達到頂點的力作,在其去世后才出版刊行。
(日)上田秋成 ·作品集 ·11萬字
本書名為《徐坤中短篇小說選集(漢英對照)》,包括短篇《廚房》《遭遇愛情》,以及中篇《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徐坤是《人民文學》雜志副主編,出版作品500多萬字,獲得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和首屆馮牧獎等。本書所選作品的譯文八易其稿,并經加拿大作家DougalsRoy多次潤色,曾得到著名文學期刊《亞洲文學評論》(AsiaLiteraryReview)主編的高度贊揚。可以用作高校翻譯專業的教材,也可以用作學生考研的閱讀書目,還可以用作學生的課外讀物。
徐坤 ·作品集 ·11萬字
20世紀傳奇作家海明威中篇小說精選,收錄了《老人與海》《弗朗西斯·麥康伯短暫、幸福的人生經歷》《勇者不敗》《五萬元》等作品。《老人與海》是海明威藝術造詣的結晶,也是其個人寫作風格的絕佳代表。這部小說奠定了海明威的文壇地位,令其相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一位運氣不佳的老漁夫,已經八十多天無所收獲了。清晨,他再次獨自劃著小船駛入大海,終于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發現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和大魚殊死搏斗了兩天兩夜,老人終于將其捕獲,但真正的戰斗才剛剛開始,這回對手是一群危險貪婪的鯊魚……
(美)海明威 ·作品集 ·11萬字
本書是魯迅代表性小說的選集,魯迅是中國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他對后世的影響顯著和深遠。從他創作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起,創作了多篇在文學史上成為經典的佳作,諸如《阿Q正傳》《祝福》《孔乙己》等等,一共留下了三部小說集子《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魯迅前期的小說往往以清末民初的底層百姓生活為主,注重細節描寫,能在點滴間以白描手法鮮明刻畫人物,并挖掘微妙的心理變化。主要表現底層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艱辛。后期作品《故事新編》則借歷史典故映射現實,風格從容充裕、幽默灑脫。
魯迅 ·作品集 ·11萬字
《老人與海》講述了一位古巴老漁夫在海中同一條令人生畏的馬林魚展開殊死搏斗的故事。《老人與海》行文流暢,簡潔干練,將人類在危險面前展現出的斗爭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塑造的堅強人物形象堪稱經典,作者憑借它一舉獲得了“普利策獎”和分量最重的“諾貝爾文學獎”。
90后作家周蘇婕的首部短篇小說集,收錄其2015年以來的八個短篇。這些短篇把觸角伸向原生家庭、兩性關系、社會階層等現實主義議題,試圖剖析當代人的精神困境,辯證挖掘多維度的復雜人性。作者創作視角刁鉆,敘事克制,語言生猛,尤為擅長諷刺,捕捉生活中無法言說又無處不在的情感。
周蘇婕 ·作品集 ·11萬字
《廣島:杜拉斯全集4》是《杜拉斯全集》第四卷,收入法國作家杜拉斯于1958年出版的中篇小說《琴聲如訴》以及分別于1960年、1961年出版的電影劇本《廣島之戀》《長別離》,三個文本摒棄傳統的線性敘事、鋪陳描寫,絕大部分篇幅為簡練對話,特色明顯,三者的影響力與電影有直接關系。
瑪格麗特·杜拉斯 ·作品集 ·11萬字
不可不讀的當代文學經典,一個先鋒作家創造的秘境、遠方和敘事圈套;文壇射雕五虎將之“西毒”馬原以深具靈性的語言寫“藏族人千百年來所過的那種生活”,8個藏區故事、8種游走雪域高原的方式;雪域高原的靈感之光加上奇崛瑰麗的文字迷宮。《拉薩河女神》收入著名作家馬原在西藏生活時創作的中短篇小說《虛構》《拉薩河女神》《喜馬拉雅古歌》《拉薩生活的三種時間》等八篇。這些小說中的雪域高原環抱著尋常與不尋常的一切:麻風病人在桃花源中安閑生活,老獵人在沉默的山林間傾吐心聲,鬧市中的乞者隨身攜帶奇聞秘寶,陷于日常瑣事的年輕人不知不覺走入宿命……作家在拉薩河邊行走,在不同故事間徘徊,巧妙地埋下隱喻,投射著對人性不斷探索的敏銳目光。
馬原 ·作品集 ·10.9萬字
海明威誕辰120周年紀念版。海明威最杰出的小說、世界文學史上的里程碑。《春潮》是海明威唯一的戲仿之作,兼有浪漫主義和自然主義的風格。菲茨杰拉德譽為“美國人所寫的書中最和諧的作品”。老漁夫“硬漢”的經典形象,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冬春之交,密歇根州的北國山城發生了一系列奇事,構成了海明威早期中篇小說《春潮》妙趣橫生的核心情節。《春潮》是海明威唯一的戲仿之作,兼有浪漫主義和自然主義的風格,被菲茨杰拉德譽為“美國人所寫的書中最和諧的作品”。《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小說,講述了老漁夫與大魚苦斗的故事,主題深刻,為海明威贏得1953年普利策獎,并且也由于該書的成就,1954年海明威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小說塑造的老漁夫“硬漢”的形象,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也為全世界讀者傳頌,歷久彌新。
(美)海明威 ·作品集 ·10.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