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一九八四》是奧威爾的傳世之作,堪稱世界文壇上最著名的反烏托邦、反極權的政治諷喻小說。他在小說中他創造的“老大哥”、“雙重思想”、“新話”等詞匯都已收入權威的英語詞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奧威爾式”、“奧威爾主義”這樣的通用詞匯,不斷出現在報道國際新聞的記者筆下,足見其作品在英語國家影響之深遠。
(英)喬治·奧威爾 ·社會 ·18.1萬字
長篇小說《藝術家們》以楚云天、羅潛、洛夫等幾位青年藝術家的生活和事業為軸,書寫了一代藝術家在藝術匱乏年代、社會急劇變革年代、市場化年代等不同時期的成長與選擇,堅守與妥協。這部小說從各個生活的側面展示了藝術家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他們在家庭生活、個人感情與藝術創作方面遭遇的種種矛盾、大小問題,并不是局限于藝術家這個群體,而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他們各自的人生選擇,也展現了一代人的奮斗與精神突圍。整部小說不僅生動、真切的描繪了藝術家們的生活和心靈狀態,也自然地融入了作者本人對藝術、文學以及生活本身的深刻感悟與理解。
馮驥才 ·社會 ·17.7萬字
《一九八四》是英國左翼作家喬治·奧威爾于1949年出版的政治小說。小說刻畫了一個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權力為最終目標的假想的極權主義社會。這部小說與英國作家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以及俄國作家扎米亞京的《我們》并稱反烏托邦的三部代表作。這部小說至今已經被翻譯成62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3000萬冊,是20世紀影響力最大的英語小說之一。
(英)喬治·奧威爾 ·社會 ·16.7萬字
《死去的太陽》以五卅慘案為背景。主人公吳養清目睹了南京路上的大屠殺。他熱血沸騰,義憤填膺。他受上海學生會的委派到南京活動。南京的工人和學生攜手罷工罷課。他在南京外交后援會上遇見了少年時代青梅竹馬的女友程慶芬,七年分別,程已與別人訂婚。這次重逢二人才發現彼此相愛很深。痛苦中程悒郁而死,吳養清卻渡過了感情的波瀾。工人教育了他,王學禮這些革命者的犧牲精神感動了他,他在實際斗爭中走向成熟。他覺得王學禮并不曾死去,他不過是一個死去的太陽,“依然會和第二天的黎明同升起來,以它底新生的光輝普照人間”。
巴金 ·社會 ·4.6萬字
“作家中的作家”、“焦慮時代的偉大作家”、《革命之路》作者理查德·耶茨代表作。《十一種孤獨》以冷峻的筆觸描寫了美國二戰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紐約人的生活,寫了十一種孤獨的人生,主人公都是缺乏安全感、生活不太如意的人:曼哈頓辦公樓里被炒的白領、有著杰出想象力的出租車司機、屢屢遭挫卻一心想成為作家的年輕人、即將結婚又萬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師、新轉學的小學生、肺結核病人、老病號的妻子、爵士鋼琴手、郁郁不得志的軍官和退役軍人等。耶茨筆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寫的是普通人的孤獨、失落與絕望。他自己曾說:“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題的話,我想只有簡單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沒有人逃脫得了,這就是他們的悲劇所在。”
(美)理查德·耶茨 ·社會 ·12.5萬字
一九四五年,二戰即將結束時,羅馬尼亞一群說德語的人被征派到俄國勞動營,小說講述了十七歲的雷奧帕德·奧伯克的這段經歷。饑餓與恐懼滲透到了呼吸之中,每一次呼吸都像蕩秋千一樣帶來眩暈與痛苦。
(德)赫塔·米勒 ·社會 ·13.1萬字
《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古都》《漫游者》是上世紀末關于臺灣書寫的小說三部曲(王德威語)。此部小說集為開篇之作,它不只是“眷村文學”的代表作,收在集子里的六篇小說還容有一個共同的基調——老靈魂。時移事往,當世界已然不再年輕,“中年”似乎成為作家朱天心極為關切的書寫場域,她筆下的中年人物像搜集骨董的玩家一般時時整理著自己的困境,悸懼老與死,珍視那些一去不返的事物:“眷村黨”、“浦島太郎”、袋鼠族媽媽、春風蝴蝶女子……朱天心忘情于她與時間的角力,為她熟識的老靈魂們立一尊時間老人的巨像。
朱天心 ·社會 ·8.6萬字
本書以樹為喻,引出小人物在現當代的一段家族命運。從樹冠到樹干再到樹根,故事隨之從孫輩到父輩再到祖父輩。三代人,三段歷史。年輕孫輩展現了現代人的活法,隨性自然,也不失對傳統情感,如孝道、愛情等的守護。父輩敘述則與祖父輩敘述并行,著重把曾為乞丐的祖父和曾為大家閨秀的祖母——這一對匪夷所思結合到一起的夫妻的一生,與時代、家族命運等巧妙地融合到一起……
阿丁 ·社會 ·13.8萬字
人生這種東西,絕非全都是花好月圓。有好的時期,也有壞的時期;有最棒的一年,當然也有最壞的一年。十八歲從長崎小城到東京求學的橫道世之介,大學畢業遇上“就業冰河期”沒能順利找到工作,二十四歲的他依舊靠打零工和玩小鋼珠度日。這一年里,他和立志成為壽司師傅的女孩在小鋼珠店搶椅子;和“社畜”新人小諸一起體驗人生中的第一次海外旅行;他有了一段新戀情,走入了一個帶著三歲兒子的美麗單身母親的生活……就算失意,世之介也從未改變!他的單純、善良和發自內心的對生活的愛,繼續感染所有與他相遇的人。
(日)吉田修一 ·社會 ·15.1萬字
《金字塔》是戈爾丁重要的代表作,是一部深入探討在黑暗的人性與世界中愛如何可能的佳作。小說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截取了主人公奧利弗人生中的三個片段:十八歲那年的夏天,牛津大學的第一個假期以及四十五歲的舊地重游——小說的結構仿照貝多芬的奏鳴曲設計,極具藝術性而且寓意深刻:在這座金字塔的尖頂上熠熠生輝的主題就是“愛”:“與人相處要有愛心;有愛心則生,無愛心則死。”
(英)威廉·戈爾丁 ·社會 ·11.7萬字
該書是鐵凝的第二部長篇,因為題材原因,甫一出版即很暢銷。小說以一個副市長與女記者的故事為主線,講述城市中的故事,以及城市中人與人的關系。市長和市民之間,市長的家庭內部等這些關系,無一不牽扯著讀者的閱讀興趣,而主人公在個人仕途和感情之間的抉擇也體現了人的社會角色和內心感受之間的沖突。小說在改革開放中期發表,很能表現當時人們的心態和社會的狀態。
鐵凝 ·社會 ·19.1萬字
《好兵帥克》是一部世界著名的長篇諷刺小說,取材自作者自己真實的參戰經歷。小說通過帥克這個“官方認證的白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經歷,淋漓盡致地諷刺了奧匈帝國的軍官、警察以及神父昏庸無能和愚蠢透頂的丑態。這部作品自問世以來,在世界各地持續發揮著影響。本書塑造的帥克形象耿直誠懇、憨厚淳樸、幽默機靈,他總是善于以耿直無辜的態度戳破統治官僚的謊言,讓暴虐腐朽的軍官暴露出丑惡嘴臉,讓蠅營狗茍的官僚丟人出糗,讓人的自由價值得到彰顯,“帥克精神”在今天依然不過時!
(捷克)雅·哈謝克 ·社會 ·14.1萬字
《駱駝祥子》是老舍代表作之一,是老舍語言藝術成熟期的代表作。作者以現實主義的筆法和悲天憫人的情懷,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性格復雜、形象鮮明的藝術形象,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里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悲劇故事。祥子來自鄉間,為生活來到城市,最后選中拉洋車。買車,做個獨立的勞動者,“這是他的志愿,希望。”城市似乎給了祥子實現志愿的機遇,經過三年奮斗,他買上了車,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搶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棄擁有自己的一輛車的夢想,仍然不斷振作起來,再度奮斗。而搏斗的結局,是以祥子的失敗告終的。
老舍 ·社會 ·13.6萬字
作為一名兩次收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頭頂“全國優秀軍隊轉業干部”,“五一勞動金質獎章”,部省級“勞動模范”和“有突出貢獻優秀企業家”等無數光環的著名英雄模范人物,賀大凱的一生,經歷了痛苦與磨難,光榮與夢想,成功與輝煌,同時,也經歷了人間的大悲大喜和大起大落。在改革開放以后,最終從一名光榮的黨員和解放軍戰士,逐步走向墮落深淵。
蘇國慶 ·社會 ·15.2萬字
林巴巴能活下來,靠的是他遇到的人。逃獄出來的林巴巴在孟買經歷了貧民窟的慷慨收容,在這里邂逅了綠眼睛的神秘女人卡拉、總有著開朗笑容的朋友普拉巴克、有教父般地位的黑幫大佬哈德拜和與他惺惺相惜的打手阿布杜拉。他不但在孟買扎下了根,而且成為哈德拜重點培養的新人,跟著他的手下練習生存的技能。但當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相繼離去,再堅強的人也會被摧毀。在安頓好朋友的家人之后,生活該怎樣繼續,他拿不出答案。
(澳大利亞)格里高利·大衛·羅伯茲 ·社會 ·19.8萬字
《高龍芭智導復仇局》是梅里美的著名小說,描述了科西嘉島特有的“家族復仇”這一古老風俗。滑鐵盧戰役后,雷索中尉退役返回家鄉科西嘉島。其父被村長巴里契尼父子謀害而死,他的妹妹高龍芭鼓動哥哥為父報仇。然而,其兄長認為“家族復仇”是一種野蠻風俗的殘存,不愿貿然從事。但高龍芭精心策劃,巧計安排,還是挑起了哥哥的復仇之心,兄妹兩人最終將仇人殺死,報了殺父的血海深仇。梅里美以縝密的構思、簡練的語言和明快的節奏寫出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復仇故事。
(法)梅里美 ·社會 ·9.3萬字
本書“子午流注”是中醫圣賢發現的一種規律,即每日的12個時辰對應人體的12條經脈。該書以其規律為主線,描寫人與社會在不同時段的種種關系和現象,并由此帶來的強烈的感情沖擊和思考。本書作者蔣子龍是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副主席,天津市作協主席,當代著名作家。
蔣子龍 ·社會 ·16萬字
《紅床》是著名作家許開禎的短篇精品集萃,收錄了許開禎自2005年以來完成的《姚先生》《兒子》《唱卷》《紅床》等十三篇精品力作。在這些故事中,有普通人在利益誘惑面前的軟弱,有兒子與后母之間微妙的情感,也有老實人劉成的悲劇一生,更有中年夫妻的情感困境和難以割舍的同性之愛……故事雖短,意義深長。《紅床》是一本短片小說。
許開禎 ·社會 ·15.5萬字
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體裁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內容上說,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丑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從風格上說,專家們和一般讀者都認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這本中短篇選集收入作者的十三篇小說,編排次序按照原作發表年份的先后;這些故事或以膾炙人口(如《百萬英鎊》、《競選州長》),或比較不那么為眾人所熟悉(如《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火車上的食人事件》),但無不生動有趣而給人啟迪。
(美)馬克·吐溫 ·社會 ·18.1萬字
《人文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霧》為巴金“愛情三部曲”之一。此次根據良友版進行再版。小說的主人公是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周如水。他懷著“土還主義”的鄉村建設理想,在海斌旅館巧遇從前仰慕過的美麗溫柔的“小資產階級女性”張若蘭,他們雙方互有好感。周如水卻沒有勇氣表白。他在家鄉有個沒有愛情的丑妻,是他十七歲時父母為他娶的,為此他拒絕了幾次可能的幸福。周的好友,一個走出家庭過著苦行般生活的陳真,告訴張若蘭真相,鼓勵她主動向周表白并幫助他擺脫家庭束縛。周如水此時接到父親來信,要求他回去當官,軟弱的周如水最終拒絕了張若蘭的愛情,但也沒有勇氣回家。
巴金 ·社會 ·7.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